二级教授考核不合格,李力教授真是受害人?他能否博得同情
#教育创作激励计划#
中南财经政法法学院教授李力,发文用“罪已诏”的形式控诉学校末位考核的不公平,他声泪俱下表示拖了学院后腿,表示对考核有意见,他的控诉能否博得同情?
俗话说得好,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作为特聘教授,如果没有科研成果也没有实质性论文的话,高校花费巨额报仇聘请他的意义又何在?
六旬教授发文质问高校考核不公平
今年61岁的李力教授(中南财经政法法学院特聘教授),临近退休考核不合格,他发文用“罪已诏”来迷惑大众视线,他质疑到,四年来每次考核都是合格,为何加起来考核不合格?还质问当年引进他的人眼瞎了。
对李力教授的看法,不知大家如何想?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他是面子上挂不住,当了一辈子教授,曾经是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学学士、(法制史专业)法学硕士,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(法律史专业)法学博士。他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、教授(二级教授),系副主任、系主任。
李力教授考核为何考核不合格?最终考核能否把四年考核简单的相加?作为教授不可能不知道,中南财经政法的人事不可能笨到这个程度。学校又是如何回复李力教授的质疑和网友的猜测。
学校回复也有依据
3月12日下午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工作人员对外解释说,学校不存在10%末位淘汰这种情况,也不存在让他(李力)被迫退群、被迫离职、被迫退休这种情况。
学校的解释很明确,不存在末位考核,也不存在有人逼迫他退休的情况,李力没有完成他合同所拟定任务的标准,“他在科研指标上没有达标,这个在他的这些合同当中都明确写到了”。
至于李力提及的四年发表16篇论文,能否认定为考核合格?上述工作人员说,我们不是说数(论文发表)篇数,可能还有一些对相应期刊等级的一种认定。学校聘期考核文件是2016年的,他2018年来的,合同当中明确有规定,就是说他目前完全依照2016年我们聘期考核的文件以及他当时签订的合同来进行考核,跟他所说的什么改革、末位淘汰这些都没有任何关系。
李力教授怎么说?3月12日,李力教授面对记者提问,他说,反正我马上退休了,我也不干了。我昨天已经提了退休申请的,因为我超过法定年龄,我马上61岁了。如果有规定要求我干,我也不干了。
他自己承认四年来没有什么项目,至于科研成果,李力教授说,他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就说过,第一不申报任何课题、第二不申报任何奖项、第三不去主动投稿。
李力教授也承认,发这些基本上都是约稿,朋友学生约稿。因为每天约稿很多,我都是三万字、四万字的文章。当然没有办法在大刊发,不符合标准。
既然都是事实,考核不合格也是理所当然,教授不是终身制,而是聘任制,一个高薪特聘教授,不申报课题、不发表论文,不给学校带来科研成果,学校为何还要继续聘任他担任教授?如果中南财经政法对李力教授考核合格的话,才是最大的失败。
李力是受害人吗?别想得太天真
二级教授,代表了极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地位,考核不合格,对当事人学术声誉会产生严重影响。李力发文的目的可能为了个人的声誉,这不奇怪。
破除“唯论文”是破除“四唯”的关键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核看得不只是论文数量,还要看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。这是把聘期考核等同于论文考核,以及“高质量”论文考核。要破除“唯论文”,就必须改革教师特别是教授的考核评价体系。
既然综合考核不合格,李力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,而不是拿“三不政策”去为自己辩解,教师退出机制都在实施,何况是高薪特聘的教授呢?
写在最后:
知识结构老化、学术上不进取、学术能力退化的学术大咖也该退居二线了,中南财经政法的做法值得借鉴,你如何看?